作者:本站 日期:2022-03-01 点击:2553
企业分为各行各业,差异很大,但它们在税收问题上面临着相似的痛点。对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来说,哪里有税收痛点,哪里就有服务需求和市场。郑州注册公司小编带领大家一起看看吧!
痛点1:“税务规划”可悲的检查
有人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有“原罪”。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税收问题通常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不仅私营企业,上市公司也可以发现财务欺诈案件。财务欺诈或两套账户主要用于“节税”或“税务筹划”。传统的“税务筹划”大多由企业财务人员承担。它是通过会计等手段实现的。“成功”的关键是收税人和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税收筹划很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取决于运气。事实上,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业务,需要在合同、财务和税务方面建立一个证据链。在节约税收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税法的可行性和法律的边界——不要把“节税”变成“偷税漏税”!
痛点2:税负:太高
《福布斯》曾发布全球国民税负痛苦指数,中国排名第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计算是基于名义税负率。去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上表示,将继续深化税收“放开、管理、服务”改革,“千方百计降低名义税率,提高实际征收率,打击偷税漏税”。
企业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进行“税收筹划”,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法定税负率过高。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从房地产开发、交易到持有,主要涉及11种税种,包括契税、耕地占用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和教育附加费。在预征收阶段,税负已达到销售额的8%~12%;项目期末清算时,一般高达15%~25%,一线城市超过25%。特别是,除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外,还有土地增值税,其累进税率最高可达60%。高法定税负率的结果是不可能真正按照法定税负率征税,这就带来了收税人和付款人之间的博弈,甚至产生了利益寻租。
痛点3:发票风险正在增加
在企业面临的各种税收风险中,发票税收风险是一个主要的灾区。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税收治理已经进入了“数字治税”阶段。以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国家开始实施第四阶段金税工程,不断拓展税收大数据资源,进一步推进内外涉税数据融合对接,线上线下数据有机对接。
发票风险伴随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发展而潜伏,并可能因企业内部因素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爆发,具有向上下游业务单位持续蔓延的特点。根据最新的国税会议,44万家犯罪嫌疑人被逮捕,43459名嫌疑人在2021被捕。常见的高风险商业模式或交易行为主要包括机票分配、机票变更、隶属关系、委托处理、红色冲销、订单传递、循环开票、融资交易、虚假提高绩效、获取财务回报激励、,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发票管理采用票控税的模式,使发票成为税票,本质发生了变化,成为纳税义务的原始记录,催生了发票犯罪的专业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票管理风险。
痛点4:财务不懂法律,法律事务不懂税务
在“按计划征税”理念的指导下,主管税务机关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只要企业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申报纳税、足额纳税,就可以放心让财务人员办理纳税申报等税务事宜。没什么不对的。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税务企业发生纠纷,解决办法通常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的“公关能力”。但是,随着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各项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完善和规范,市级以上税务局设立了公共律师事务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企业,尤其是95%以上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税务职能部门,财务人员擅长会计,或仅限于办理纳税申报事项,不懂(税法),法律人员不懂税务,而企业涉税法律风险的控制几乎处于空白。
痛点5:在税务纠纷中退缩
由于税收立法和征管政策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具体涉税事项持有不同意见并引发税务纠纷应该是正常的。然而,在目前的环境下,更多的企业选择忍气吞声,原因如下:(1)在纳税人权利救济制度中,目前申请行政复议和诉讼前必须纳税,这是最大的制度障碍;(2)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许多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原罪”;(3) 由于双方差距很大,我担心主管税务部门会“秋后结账”。企业的选择是趋利避害,但这种现象并不健康。
痛点6:很难找到可靠的专业服务机构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税务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协调”能力,而不是专业能力。不可否认,解决涉税问题需要与税务机关充分沟通,并具备协调沟通的能力。但是,所有沟通协调的前提都应该基于专业判断和专业分析,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税法实施日益规范的背景下,基于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专业分析,这是帮助企业解决风险和问题的最佳途径。没有基于专业分析的沟通与协调,专业服务机构的社会价值就会丧失,纳税人、税务机关征管干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员的风险和隐患就会埋下。